
商品網址
: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450029359&RID=C8743600-u2712080613-v251444&actid=WISE 進入金石堂kingstone 官網
世上有一個特別的『禮物』,這個禮物會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快樂、更成功!可是這個禮物,只有他自己才找得到。金石堂kingstone[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有一天,年輕人決定暫時放下這一切,不再汲汲營營地盲目追尋,他才赫然發現,那份『禮物』,原來一直就在他的身邊……買一本金石堂kingstone[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常常來閱讀 你會發現好多 好多人原來有這麼多的思想不同的朋友將他們的想法 將它們的故事分享出來等你去發現金石堂kingstone[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網路評比 書評推薦好書 開箱文的推書 排行榜推薦 進入金石堂kingstone 官網
當下 就是一份禮物介紹更多的書給你 這本如何 金石堂金石堂kingstone[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有沒有發覺你你在追索的有沒有打開你內心的祕密花園來吧~挑一本好書 喝杯咖啡你要不要也來分享看完的感覺呢?金石堂kingstone[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新書舊書都是好書極品好金石堂金石堂kingstone來通通有 網友評比高金石堂kingstone[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介紹這本好書推薦金石堂超商取貨付款的推薦好閱讀一起讀 好書交換 交換好書更是一個好想法2015好書推薦 新年新氣象金石堂kingstone[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將這好書推薦心得也讓你周邊的好朋友分享如何?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450029359&RID=C8743600-u2712080613-v251444&actid=WISE
商品訊息描述:
《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每20個地球人,就有1人靠長江三角洲供養
北半球1/2物種在中國,但中國物種滅絕的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倍
2025年之前,中國將造5萬棟摩天大樓( =10個紐約)
不到1?中國城市人口可以呼吸健康安全的空氣
人定勝天嗎?
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是經濟殺手?還是環境推手?
作者行腳中國30個省市的見聞,帶你看見綠色中國新契機!
中國經濟騰飛十年,不僅改變世界權力版圖,其影響更擴及全人類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水。中國發展的足跡,不只烙印在中國人的身上,更寫在山川大地之上,衝擊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當十幾億中國人竭盡所能一起向富足安康的目標狂奔,世界將更美好,還是被推向毀滅的深淵?
作者深入訪遍中國各省,回答了這個全世界都關心、但又摸不清的問題。他用數十個一手報導生動的故事,揭開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沉□,更摸索出中國經濟發展新起點。讀者翻開書頁,就可以一窺中國的最新趨勢,藉這本書具體審視個人和企業的未來計畫。
作者檢視中國快速經濟發展對人、環境和生態造成的衝擊,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所有後果,不只關乎中國人,且與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習習相關。作者省思,中國或許可在傳統哲學文化中找到平衡點,縮小「發展」與「環保」的距離,也就是期待當十億人一起跳時,地球和人類可能不必毀滅。
三十多年前,一個英國小男孩每晚祈禱十億中國人不要一起跳,因為大人嚇他說,如果中國人一起跳,地球會偏離軸心,邁向毀滅……。
小男孩長大後,成為英國衛報的亞洲環境特派員,他以四年的時間,寫成這本行腳中國十六萬公里的旅遊見聞錄,他親自驗證童年的憂慮有幾分真實,但他更看見微光閃爍的希望……。
本書客觀報導中國經濟發展對人和生態造成的巨大傷害,中國發展的足跡,不只烙印在中國人的身上,更寫在山川大地之上,衝擊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當十幾億中國人竭盡所能一起向富足安康的目標狂奔,世界將更美好,還是被推向毀滅的深淵?
作者深入訪遍中國各省,以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揭露過去許多不為人知的現象,也回答了這個全世界都關心、但又摸不清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人曾拿煤灰塗黑新疆的冰川,以便加速融化?四川大地震竟是鄰近水庫引起的?拉薩的種族衝突與青藏鐵路通車有關?
但在現象之外,作者更省思人類近兩百年的發展,探究中國傳統文化對待大自然的方式,同時檢視中國政府目前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令人期待的初期成果,企圖以一個地球公民的角度,為這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找出一條引領世人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途徑,也期待當十億人一起跳時,地球和人類可能不必毀滅。
《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帶領讀者深入中國經濟發展現場,更摸索出綠色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讀者翻開書頁,就可以一窺中國的最新趨勢,藉這本書具體審視個人和企業的未來計畫。
作者專訪影片:www.youtube.com/watch?v=9oCnA9Y2Bl8
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
資深媒體人 陳文茜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 /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鋼
聯合推薦
作者介紹
華衷(Jonathan Watts)
英國衛報亞洲環境特派員,曾入圍2006年「英國新聞獎」最佳國外特派員,2009年以全球糧食危機報導榮獲英國「世界一家媒體獎」(One World Media Awards)的環境獎。
華衷自一九九六年起報導東亞新聞,曾深入新聞現場,報導北韓核武危機、印度洋海嘯、四川大地震、北京奧運及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等。
譯者介紹
李芳齡
專事譯作,譯著包括《啟動革命》、《哈佛商業評論精選:企業策略》、《第五項修練 III:變革之舞》、《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當債務吞噬國家》、《成長的賭局》、《創新3力》、《境外共和國》、《伊新的軌跡》、《開放式經營》、《企業觸媒策略》、《新帝國遊戲》、《超極資本主義》、《創新者的成長指南》、《企業放續發展指南》近六十部。
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 地球災難的爆炸中心或另類選擇的救星?南方朔
推薦序 當十幾億中國人一同創新 胡鞍鋼
前言 人在北京
圖片故事
第一篇 西南:自然
第一章 離香格里拉愈近,離烏托邦愈遠──雲南
第二章 愚公移山,人定勝天──青藏高原
第三章 平靜的水,地動天搖──四川
第四章 長江白暨豚之死──湖北廣西
第二篇 東南:人
第五章 骯髒中國,中國製造?──廣東
第六章 成本寫在大地上的黑色GDP──江蘇浙江
第七章 從水平的綠,到垂直的灰──重慶
第八章 炫耀性消費之窗──上海
第三篇 西北:失衡
第九章 為什麼這麼多人討厭它?──河南
第十章 在碳的牢籠裡,活著──陝西山西
第十一章 沙塵拭去人的壯舉──甘肅寧夏
第十二章 灼熱的山,融化的天──新疆
第四篇 東北:希望
第十三章 用科學解決數學問題──天津河北遼寧
第十四章 好東西好過了頭──山東
第十五章 獨裁底下的「小毛澤東」──黑龍江
第十六章 連天的草原等待草根──內蒙古
後記 攀頂的中國
前言
身在北京
孩提時,我曾為中國祈 禱。每晚躺在床上,我總是十指交叉合握,流暢地說著相同的祈願詞:「親愛的天父,感謝你賜給我生命中的一切美好。請保佑媽咪和爹地、妹妹麗莎、奶奶和爺 爺、狗狗陶比、我的朋友們,還有我。」一一點名後,再做出千篇一律的結論:「請保佑所有貧窮和飢餓的人們,世界和平,中國人不要同時跳躍。」
最後這個心願,是在我了解了地球另一端的這個國家有多麼龐大後,才加上去的。中國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對生長在七○年代的英國小男孩來說,實在不是個容 易理解的問題。當我知道這個國家的人口即將超過十億時,不禁大吃一驚。我喜歡數字,尤其是龐大的數字,但「十億」到底有多大呢?有位大人用了一個讓我終生 難忘的比喻:「如果中國的所有人同時跳躍,將會震掉地軸,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會滅亡。」
從小我就愛杞人憂天,這番話更讓我感到焦慮不 已。對當時幼小的我來說,第一次我發覺自己可能會被一群未曾謀面、不知道我存在的人殺死,而這件事居然連槍都不需要就能做到。我對這件事發生完全沒有招架 的能力,實在是太不公平,也太危險,何況這個悲劇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總得有人想想辦法。
突然間,生命似乎變得比我想像的更危險。我甚至在禱告中祈求上帝,若中國人要跳的話,務必讓他們單獨或小群地跳。歷經時日,我的焦慮退消,八歲大的我已經知道,這樣的恐懼完全來自於年幼的無知。
接下來的三十年,我早就將這個「毀滅的一跳」拋諸腦後了。2003年,我派駐北京,結果發現,害怕中國跳躍而讓世界被撼動的,並非只有傻蠢的小鄉巴佬。 這個長年飽受貧窮之苦的國家已經轉變成經濟強權,而且又增加了四億人口。中國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猛暴性經濟發展,北京積極為2008年奧運做準備,我 呢,恰好恭逢其盛。
北京的轉變既顯著又快速,老舊的胡同、四合院、舊城牆幾乎全被拆光,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未來主義風格的運動場、電視 塔、機場航廈,以及也得跟上現代化腳步的歷史遺址。瓦礫堆上也蓋起了餐館與酒吧,舊城牆塗寫上斗大的「拆」字,某個開發地上豎了張舊城原貌的巨大看板,上 頭寫了句兼具嘲諷與哀悼的標語:「我們的舊城──隨風而逝。」
處在如此快速轉變的景觀之中,很難知道到底該喜、該憂,抑或只是滿懷敬畏地注視。如此急劇的轉變,把一切推向極端。前一天,中國看似即將崛起成為超級強權,後一天,這裡看起來又像是個環境大災難的爆炸中心。不過,大部分時候,她只是被煙霧籠罩。
初抵北京的某個清晨,我在破曉前走路回家,霾霧濃厚,讓身處在擁有一千七百萬人口的大城裡的我,竟感遺世獨立。摩天大樓變成猶如三十層樓高的幽靈,世界彷若消失,或者被徹底改造,霧靄中隱約可見的起重機,就像瘦骨如柴的大巨人。
對我來說,起重機和煙霧已成為人類兩大挑戰的同義詞:起重機象徵中國的崛起,煙霧則代表了全球環境正遭受的破壞。一方面,建商正積極打造有史以來最雄偉壯觀的奧運城市;另一方面,煙囪和汽車排出的廢氣正在傷害數百萬人的健康,並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和速度加重暖化。
在我抵達北京後的第二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追上了法國和義大利,再一年又超越英國─這是五十年前毛澤東在大躍進運動中訂下的目標,只不過最終 釀成了全國的大饑荒。二○○三至二○一○年,中國不再收到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援助,並且取代世界銀行,成為非洲地區的最大投資者。同時,中國的外匯存 底已經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一。這個過去經濟狀況總是極差的國家,已經興建完成了世上最高速的鐵路、最大的水力發電水壩,完成載人太空任務、把太空探測器 送到月球。此外,也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中,成為全球爭論焦點。
這段期間,中國平均每年增加七百多萬人,每年有超過七千萬人移居城市,GDP、工業產出、汽車產量都以倍數成長,能源消耗量和煤產量驟增50?用水量急增五千億噸,中國也成為世上最大的二氧化碳與污染物排放國家。
身為父親,除了擔心自己的肺部健康,我也害怕空氣品質很快就要糟到我兩個女兒的學校將禁止學生到戶外活動。從青少年時期就養成慢跑習慣的我,在中國竟然 只跑一小段路就開始氣喘吁吁。在燒煤取暖的冬天,我經常激烈乾咳,甚至咳到直不起身子。在北京,我兩度得了肺炎,並且生平第一次需要使用類固醇吸入劑的治 療。這個城市瀕臨窒息,我也一樣。
這段期間,我在北京親眼目睹了歷時兩百年發展的工業化與都市化,正在這片大陸以驚人速度上演。我很 快地理解,中國將是世界環境危機的焦點,北京當局的決策對人類榮枯存亡的影響程度更勝其他政府。抵達北京之初,我油然而生的第一個感覺不是興奮,而是驚懼 於這裡的混亂。我從未見過一個如此髒亂的國家,沒有其他地方比此地更迫切地需要改變。
環境已經變成國家安全課題,中國政府開始做出反 應。領導當局─水力工程師出身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地質學家出身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不妨把前者視為「水主席」,後者為「地總理」),開始把共產黨的慣用辭 令由紅轉綠,想要運用科學來拯救大自然。他們不再一昧追求無節制的經濟擴張,誓言要開始兼顧永續。目標若能達成,中國就能崛起成為世界的第一個環保強權國 家;倘若失敗,且繼續不顧後果地擴張經濟,整個人類恐將面臨一場環境大災難。
實際情況可能介於這兩者極端之間,但會落在何處呢?已經 變成我在中國期間的最大疑問。在擔任英國《衛報》(Guardian)中國新聞特派員的頭五年,環境便是我的首要關切議題。後來,基於對此議題的關切與投 入,我決定申請私人休假六個月,進行調查研究之旅,之後才重返工作崗位,接任《衛報》亞洲環境特派員一職。
從西藏山區到內蒙古沙漠, 我的研究之旅超過十萬英哩,親眼目睹了種種環境災難、消費者的毫無節制,以及鼓舞人心的貢獻。我到過香格里拉和世外桃源,走過絲路,下過煤礦坑,經過垃圾 場,進入無數的癌癥盛行村莊。我見到最富裕的社區、污染情形最嚴重的城市、最污濁惡臭的海。過程中,我也跟領頭行動的環保人士、政治人物、律師、作者,和 中國頂尖的能源、冰川、沙漠、海洋、氣候專家相談。此外,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那些受到如此爆發性發展影響的一般人民。
本書可說是在這片被煙霧籠罩、被起重機轉型的大地上旅行的感想記錄,檢視農村環境如何地受城市消費影響。我們正在失去什麼及如何失去?產生了什麼後果?還來得及挽回嗎嗎?本書把人類的現代化發展投影在中國大地這片螢幕上。
各章依地區和主題安排,凸顯生態環境、經濟和文化的多樣性,但內容結構採議論性質,而非地理風情。當必須在一件重要個案研究和地圖上的某條路線做出取捨 時,我選擇前者,儘管有時必須跳過一些省分、重返某些地方兩次,或是直接穿越省界。此外,我也無意提出新領土主張,把內蒙古劃歸東北地區,或是把重慶劃歸 東南地區,而是根據這些地方呈現的實際狀況來安排它們在本書的出現之處。若有人對此不以為然,我在此致歉。至於書中未提及的那些省分,也無涉重要性,只是 我以書中提及的那些省分為例來做說明。
本書在選擇地點和主題時,純粹依我個人的經驗做決定,縱使花了多年,走了很多地方,所知還是非 常有限。中國實在太大、變化太快,難以完全涵蓋。不過,就算是片片斷斷,多少還是能夠呈現狀況。從人煙稀少高地出發,往下走入擁擠、受污染的平原,本書追 蹤人類的現代化足跡,點出我個人愈來愈強烈的領悟:如今,中國已經跳躍,我們全都必須重新平衡原本的生活。
推薦序
當十幾億中國人一同創新
──胡鞍鋼 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英國衛報記者華衷在2010年出版了《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書名來自作者八歲時的一個噩夢:中國人這麼多,如果他們一起跳起來,可能會讓地球偏離其軌 道,並殺死我們所有人。現在,中國人口已經超過十三億,絕大多數人正在選擇過更好的生活,這對世界經濟、大氣、土壤、水、森林和自然資源造成的衝擊,引發 了作者年少時這個噩夢的恐懼。
以中國目前的發展軌跡來看,決心成為富裕消費者的十億中國人的需求,的確可能會讓地球偏離其軌道。作者 還認為,每場工業革命都是骯髒的、都會破壞環境,而無意中積累的後果包括改變人類文明依賴的氣候環境。他說,未來人類面臨的最大兩個挑戰是中國的崛起和全 球環境的破壞,為此中國經濟發展需要「深刻文化轉型」。如果中國從「紅色中國」成功地轉變為「綠色中國」,她就會成為世界頭號綠色超級大國。
即使是西方,也在反西元1750年以來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道路。正如華衷在書中所說,十億生活在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富裕人群長久以來不永續 的消費方式,已經把地球推到了崩潰的邊緣,二十億生活在印度、印尼等新興國家的人們也在緊隨其後。歷史已在我們身邊劃過,一切都不可能再重複或逆轉。
我認為,中國如果照搬美國和西歐現代化發展模式,大量消耗資源、能源,大量排放各類污染物,就會摧毀人類;如果中國能夠創新綠色發展模式,實行資源低消 耗、污染低排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開始脫鉤,進而開始下降,就會保護人類。所以我的結論是:當十億中國人一起創新時,中國就會保護地球,使人類可持續發 展。
中國人能不能創新呢?我認為,既有可能,更有條件。首先,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就是人類歷史最大的創新活動,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 民的潛力、活力和創造力,其經濟增長率打破了迄今為止的世界紀錄,短短三十一年,200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相當於1978年的18.6倍,年 平均增長率高達9.9%,減少了國際貧困線人口(每人每日支出一美元)約六億多人。其次,全體中國人民的人力資本一同迅速增長,人口受教育年限四年提高至 九年,大學人口從四百多萬人上升至九千多萬人。中國的改革開放,我稱之為世界最大的大學,一同學習改革,一同學習開放,現在又在一同學習創新。
中國所面臨的一個基本問題是,要綠色GDP,還是要黑色GDP,是走綠色發展道路,還是走黑色發展道路。GDP既可以理解為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也可以理解為國內污染總量(Gross Domestic Pollution)。這是兩條不同的發展路線和發展模式,同樣也會導致兩個不同的發展結果,既可以保護地球,也可以摧毀地球。我們應當看到從一七五○年 以來的工業革命不僅產生了GDP,也產生了大量的污染,二氧化碳排放(曲線)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因此,無論是人類,還是中國,在二十一世紀都面臨新的選 擇,即要綠色GDP,拋棄黑色GDP。
中國已經歷了六十年工業化,不能重走工業化國家的老路,需要獨闢新徑,實現綠色發展,實現「三個和諧」,即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國家與國家的和諧(構建和諧亞洲、和諧世界)。
在我們考慮中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戰略和發展政策時,必須要有國際視角和全球視角,不能只就自己的發展而言、而思、而行,還要有自然的視角和地球的視角; 不能只顧經濟的發展,盲目的發展,破壞自然的發展。保護自然,保護地球,這是發展的底限。越過了這個底限,就像真理向前邁進了一步,走向謬誤。
華衷在書中引用了國際金融危機後,北京的國際機構間流傳的一則笑話:
「1949年,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
1979年,只有資本主義可以救中國;
1989年,只有中國可以救社會主義;
2009年,只有中國可以救資本主義。」
我認為,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類也必須保護地球。作為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必須立即行動起來,進行大膽的創新,實現中國的夢想,也實現人類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一個行動」。
什麼是「同一個世界」?就是由於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各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地球是人類共同的一個生存載體,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我們這個唯一的「地球村」,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這就是「同一個世界」的含義。
什麼是「同一個夢想」?就是綠色夢想,也就是我們生存的地球應當成為人類的綠色家園,我們的世界應當成為綠色的世界,很顯然,世界的夢想就是中國的夢想,中國的夢想也是世界的夢想。
什麼是「同一個行動」呢?這是指人類面臨著同一個氣候變化挑戰,要採取共同的減排和環保行動。中國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要勇於承擔這樣一個責任,成為全球共同行動的領導者、創新者——這就是中國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一個主動的、積極的、負有責任的回應。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2049年,只有創新的中國才會成為綠色的中國;只有綠色的中國才能保護地球、保護人類。
推薦序
地球災難的爆炸中心或另類選擇的救星?
──南方朔 文化評論家
二○○五年,法國伊茲拉萊維奇(Erik Izraelewicz)在其著作《當中國改變世界》裡,從商品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崛起的效應。他有一段話很值得玩味:
廿世紀,闖進世經濟瓷器店的只有幾隻老鼠(日本、韓國),它們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而今天,則是一頭可能造成慘重損失的大象(中國)進了商店。為了給大象騰出地方,人們需要對瓷器店進行重新改造。為使大象找到自己的位置,還需要對它進行馴化。任何操之過急都是危險的。古老的富國和復興的帝國都需要重新學習。如果大象不希望商店的大門對自己突然關閉,如果瓷器店的管理者想從這位新顧客那裡得到最大的利益,那麼它們雙方就應攜手合作,共同引導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潮流,並掌握好這個過程的節奏。……只有這種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與多邊合作,才能夠順利消化中國的闖入,避免世界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避免出現意外事件或引發可怕的災難。
《當中國改變世界》出版的二○○五年,中國做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格局已定。除了全球工廠的產品行銷全球外,這個大象還每年購買三千萬至五千萬噸糧食,每年消耗世界三分之一的煤炭、棉花和鋼鐵;波音及空中巴士每生產兩架一五○座飛機,即有一架被中國購買。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已可想而知。
更早之前,荷蘭銀行曾有過一份報告指出,在整個近代史裡,像中國崛起對世界造成衝擊的這種例子,在整個廿世紀可謂絕無僅有,勉強而論,只有十九世紀美國的崛起差堪相比。十九世紀美國的崛起,最好的與最壞的、最進步的與最野蠻粗暴的,都在短短時間內並存於同一舞臺。也正因此,今日論中國的崛起和十九世紀論美國的崛起相同,都有如瞎子摸象,很難做出概括。
在對中國瞎子摸象、難以概括而力求優缺點並存的著作裡,《當中國改變世界》可說是經濟方面著作的佼佼者,它並無任何預先存在的定見或偏見,只是如實勾勒出中國經濟崛起對全球經濟,特別是貿易產業秩序的衝擊。除此之外,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賈克(Martin Jacques)於二○○九年所著的《當中國統治世界》則可說是中國崛起對全球大結構秩序衝擊的佼佼之作,該書已超越了一般的學術窠臼,將中國崛起的課題拉高到了文明史和東西方思想互動史的層次。
而現在,我們則有了英國衛報亞洲環境特派員華衷(Jonathan Watts)的這本《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這本對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深度報導與探討之作,毫無疑問的乃是迄今為止討論中國崛起對生態環境衝擊最全面性的著作。
誠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稍早前所說的,新科技和中國的都市化,乃是決定廿一世紀人類前途的兩件大事。截至今年,中國城市化的程度已達百分之四十八。這是個驚人的比例。隨著城市化的加大加深,它意謂著中國的物質化需求,從糧食、能源、水源以及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消費,都必然增加,而人們追求財富的欲望也必將更為積極。這也就是說,中國的崛起隨著城市的快速展開,它轉嫁給大地環境的成本必然更為突出。中國不只是個醒獅而已。這隻獅子是個饑餓已久的十三億人的超級巨獅。當它大口吞吃,當然會對土地、河川、湖泊、空氣、森林造成巨大的衝擊。中國的崛起對環境所造成的傷害,的確已使中國成了全球環境災難的可能引爆中心。根據「羅馬俱樂部」稍早前的評估,這個地球目前估計已超載了百分之廿,現在又加上中國這個新的因素,又怎不讓人毛骨悚然呢?
中國大陸從二○一○年起,在經濟規模上即可望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但因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均所得瞠目世界多數國家之後,因此人人想過西方式高消費生活的欲望只會愈來愈增,當然也意謂著那種人定勝天、征服自然的發展主義必將更甚。這也注定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污染大國的命運。十三多億人拼了命的在搞那一塊土地,那塊土地又怎不因為過度耗弱剝削而哀呼?
根據學者估計,中國看起來逐年快速高成長,但發展的污染及資源成本也等比急增。目前中國的水污染成本每年三五八億美元,空氣污染成本二七五億美元……,各類污染成本已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點八。從這個數字來看,誰又知道中國的成長不是「賺到今天、輸掉明天」呢?
十三億人的開發,在人類文明史上的確是前所未見的經驗。廿年前,中國人平均每人一年吃肉廿公斤,二○○七年已達五十四公斤,乘上人口基數,那是二億六千萬頭牛、六億五千萬頭豬、二百六十億隻雞……,這要耗掉多少土地及糧食資源?在未來十五年,全球新建築將有一半在中國,而其中有五萬棟摩天大樓在中國,相當於十個紐約的規模,這又是多大的能源及水資源負擔?十三億人要過好日子,從一九八六年到二○○○年,中國已有一百二十萬公頃農地變成了建地,至於像首富的上海,二○○七年平均每人花費一萬四千七百人民幣買東西。中國人富起來當然是好事,但這又是多大的環境負擔?
中國的生態環境負擔的確早已超載。十三億人用水用電及拙劣治理下的資源剝削,早已使得長江、黃河、淮河等主要河川半死,且有水源涸竭之虞;像四川、雲南等地的水壩,也都是潛在的生態劫難。已有許多專家認為,才過去不久的汶川大地震,大概就和紫坪鋪水庫的觸動斷層帶有關。大陸的水庫已有一千八百座屬於有潰決之虞的行列。加上拙劣的治理政策,一切向錢看的虛無價值,像貧窮的甘肅、山西、河南,它的剝削已不只對自然,更是連人都成了剝削對象。中國的許多地方已成了骯髒開發主義的典型。中國平均每三十秒誕生一個畸型兒,貧窮所造成的肆無忌憚的人際剝削,像河南這個中國第十七窮的省份,二○○七年人均所得僅人民幣三八五○元,相當於臺幣一萬五千元左右。當地賣血、愛滋病極為普通,並有許多「癌癥村」,這種景象又怎不使人恐懼而心酸?
本書作者華衷為了探究中國的生態環境危機,從雲南、西藏、新疆、四川、甘肅、河南、山西、廣東,一直到上海、內蒙、東北、哈爾濱,他已將整個中國的生態環境惡化的全貌做了相當完整的揭露。每個篇章都讓人覺得不安,難道人類的生態末世預言真的會在中國出現?或者就是像中國有些專家所相信的,中國也免不了那世界過去所走過的規律,工業化和城市化所產生的問題,還是必須用科學及政策創新來解決。我們只能希望,這種想法能在最後的災難時間到來之前獲得證明!
本書前面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可怕景象,但最後那四分之一的部分,卻給了人們一絲綠色的希望,那就是在開放改革前半段時間已遭到邊緣化的東北地區,在進入廿一世紀後,已後發先至地成了中國綠色復興的核心地區。它在綠色研究、綠色政策、綠能產業等方面,不但在中國拔得了頭籌,在全球也都後來居上,甚至中國民間的生態組織也都以東北為主。
近年來,我始終認為,前大連市長、遼寧省長、現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是個有未來感的領袖。他在綠色及反貪反黑上卓有建樹。或許,東北的帶頭,可給予重污染、重生態破壞的中國新的契機!中國由前總理朱鎔基「讓少數人先富起來」,走到今天,成了「讓少數省先綠起來」。廿一世紀這個早已超載的地球,已必須要有大國在思想、行為上做出另一種選擇的示範。我不知道中國是否能扮演這種另類選擇的領頭角色,但我希望它能。大國的崛起一定要有文明發展上的意義,我這樣期盼著未來的中國!
《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是個比喻:當如此龐大的人口一起跳,它會震離地軸,讓世界毀滅。我們知道這種說法並不符合物理定律。但十億人剝削地球,卻也一樣有毀滅地球的效果。可是若這個十億人的大國做出了另類選擇,則它對人類的貢獻也必同樣驚人!今天的中國,就在這樣的十字路口!
動漫部落格樣式
平靜的水,地動天搖:四川
更立西江山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
(作於一九五六年預期長江三峽大壩興建時)
工程師們說,出現裂縫和受到震動的水壩安全無虞。但騎著摩托車,朝向岷江上游一百五十六公尺高的鋼筋混凝土巨物途中,我還是忍不住憂心忡忡。
四天前,附近剛發生中國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大地震。山脈滑動,水壩的混凝土外層裂損,修復工程持續進行中,餘波仍在盪漾。更接近水庫時,前方轟隆隆的水瀑從水閘傾洩而出,四周頓時籠罩在一片薄溼水氣中。水壩另一邊,水庫裡彷彿有無盡的壓力急於釋出。
屬於三峽大壩工程一部分的紫坪鋪水庫,是中國境內八萬七千座水庫中最新且最大的之一。然而,這座水庫在設計之初並未考量到八級規模地震的直接衝擊。
地震發生的瞬間,約莫比利時總面積大小的地區死傷慘重,大地毀損驚人,超過一千萬棟人造建物崩塌。土石流淹沒無數村莊,四百萬人頃刻間無家可歸,數萬人被活埋。在這一分鐘的天搖地動中,死亡與失蹤人數恐將將超過八萬七千人。混亂中,政府的最大憂慮是,一座大水庫可能就此毀於一旦。
四川境內水庫數量居中國之冠(二○○八年,四川省有六七?電力來自水力發電),但紫坪鋪水庫潛藏的危險令人憂心。紫坪鋪水庫位於人口稠密的都江堰市,總庫容量達十一億立方公尺,下方平原的都江堰市居住了六十萬人。地震把水壩壩體頂部震出裂縫,且局部沉陷,兩條洩洪道無法運作。新華社在報導中形容這些裂縫「極端危險」,若水壩潰決,將死傷無數。
數千名官兵被派往當地,水利部副部長搭乘直升機進入,率領緊急小組監測與修復水壩。就在他們趕著檢查毀損的同時,這座水壩也在接受一場暴風雨的考驗。暴風雨使水庫進水量增加,水庫混凝土牆承受的壓力也更吃重。所幸,它撐住了,洩洪道開啟,蓄水宣洩而出,危險也隨之降低。那夜,一支搶救監測小組確定大壩結構穩定安全,但有件事他們並未對外透露:這場地震有可能是紫坪鋪水庫引發的。這則消息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科學餘震。
紫坪鋪水庫就建在一條平靜了數百萬年的斷層帶上,自從水庫開始營運後,地震活動頻率就開始增加。水庫每一次裝滿水和排空水,就相當於將三億多公噸的水升降一次,好像在一個裂開的地面上巨幅地跳上跳下。幾位頂尖科學家就曾推測,一場水庫所誘發的地震在所難免。
世上沒有其他國家像中國如此大舉穩定水文。兩千多年來,築壩與築堤一直是中國的政治與文明核心。在「天命」的理念下,皇帝的治國良窳,端視他們控制環境與人民的能力。地震、水災、旱災往往意味著世界失衡,即將出現君主易位。為避免發生叛亂,皇帝知道自己必須設法創造和諧,或至少使混亂恢復秩序。因此,為掌控與統治人民,必須先掌控河川。
中國最大的河川就是長江,若把支流包含在內,佔了中國供水量的四成。出海口三角洲上的經濟活動產出,也佔了中國總經濟產出的四○?
紫坪鋪水壩座落在岷江上,發源於四川東北部山區、全長七百三十四公里的岷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之一,下流至四川首府成都以北的平原。從最接近汶川地震區、長約十公里的一小段岷江,可以看出當代中國的水文理念與科學如何有別於古代。這段十公里長的岷江,一端是有兩千兩百年歷史的都江堰,這是本諸道家思維的生態工程系統,視不同季節的水流量而引水灌溉;另一端則是混凝土的紫坪鋪大壩,意在攔阻岷江以蓄水。在中國,少有其他工程如此鮮明地對照出兩種意圖的差別:一邊試圖創造和諧,另一邊則想強加秩序。
過去五十年,中國盛行的治水方法並非順應水流,而是予以阻擋。紫坪鋪水壩的啟用更確立了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的方向。在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風險意識已經冷卻了興建水壩的熱勁,中國卻在胡錦濤的倡導與遊說下,建壩熱潮愈演愈烈。中國的發電廠當中,七○%是由國營的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所建,其中包括發電量居全球之冠的長江三峽大壩,以及全世界最高的小灣水壩。
早春新品
金石堂 金石堂網路書店 金石堂書局門市 金石堂網路書局 金石堂門市 金石堂書店 金石堂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局 金石堂營業時間 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 買書 買書網 買書最便宜 金石堂 買書網博客來買書比價網 買書最便宜撿便宜57折 買書網站 買書 便宜 買書桌 買書比價 網路書局 網路書局博客來網路書局金石堂 網路書局比價 網路書局有哪些 網路書局買書 網路書局歡迎您特價65折愛書人區網路書局買書撿便宜57折 網路書局常用藥品手冊 網路書局 參考書 金石堂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局金石堂網路 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 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 金石堂網路書城 金石堂網路書店 運費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首頁 金石堂網路書店缺點 金石堂網路書店買書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部落格好書推薦2014 好書推薦海 金石堂排行榜 金石堂排行 金石堂排行暢銷書 金石堂排行榜暢銷書金石堂排行榜書 金石堂排行書 金石堂排行板 金石堂排行榜書籍 金石堂排行榜下載金石堂排行榜雜誌 金石堂推薦書目書展 金石堂推薦書單 金石堂推薦書籍 金石堂推薦好書 金石堂推薦新書金石堂推薦小說 金石堂推薦書目 金石堂買書 金石堂買書要運費嗎 金石堂買書有打折嗎 金石堂買書可以退嗎金石堂買書折扣 金石堂買書打幾折 金石堂買書運費 金石堂買書流程 金石堂買書退貨 金石堂買書 退書金石堂超商取貨 金石堂超商退貨 金石堂超級商城 金石堂超商取貨付款 金石堂超商未取貨 金石堂超越車訊金石堂超商取貨時間 金石堂超商取貨期限 金石堂超取